

近日,,“DeepSeek”爆火出圈
讓大眾看到了AI的創(chuàng)新力量與巨大潛力
其背后的法律問題也備受關注
AI生成的內容能否被視為“作品”,?
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嗎,?
相應權利歸屬于誰,?
是否可以隨便使用網絡上AI生成的內容,?
一起來看2個案例↓
近日,,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人民法院審結一起“AI生成圖被侵權”的著作權糾紛案,。
王某是AIGC(人工智能生成內容)創(chuàng)作者,2024年5月17日,,王某在小紅書平臺發(fā)布使用“奇域AI”APP創(chuàng)作出的圖片作品筆記,。平臺截圖顯示,該筆記有3.5萬點贊,、6000余次收藏,、660余條評論。5月26日,,王某通過申請獲得BluSea青鸞印平臺簽發(fā)的作品登記證書,。6月20日,王某發(fā)現(xiàn)武漢某科技公司通過抖音賬號發(fā)布AI繪畫訓練營廣告,,用于AI繪畫售課,,該廣告中引用圖片與自己用AI創(chuàng)作的圖片一致。
王某認為,,案涉圖片雖是使用AI創(chuàng)作,,但在創(chuàng)作過程中,需要使用者提前在腦海中構思畫面,,通過關鍵詞的撰寫,、輸入,,不斷調整,從而控制出圖的圖案,,且提交相同的關鍵詞所生成的圖片并不相同,,被告公司已侵犯自己擁有的案涉圖片著作權,遂訴至法院,。
△王某小紅書賬號截圖
法院經審理認為,,我國著作權法所稱的作品,是指文學,、藝術和科技領域內有獨創(chuàng)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現(xiàn)的智力創(chuàng)作成果,,保護的是具有獨創(chuàng)性的表達,而非思想或者創(chuàng)意本身,。本案中,,王某使用AIGC軟件生成的被訴圖片與通常人們見到的照片、繪畫無異,,顯然屬于藝術領域,具有一定的表現(xiàn)形式,,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,。被訴圖片的創(chuàng)作過程反映了王某的構思、創(chuàng)作技法,、審美選擇,,體現(xiàn)了王某的個性化表達,凝結了王某的智力勞動成果,,應予以保護,。
武漢某科技公司未經許可,使用被訴圖片作為配圖并發(fā)布在自己的賬號上用于網絡推廣宣傳,,侵害了王某就被訴圖片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,,應當承擔停止侵害和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,酌情確定其賠償王某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4000元,。一審判決作出后,,雙方均未提出上訴,判決已發(fā)生法律效力,。
2023年11月,北京互聯(lián)網法院審結全國首例AI生成圖片著作權案,。
原告李某某使用開源軟件Stable Diffusion,,通過輸入提示詞的方式生成了涉案圖片后發(fā)布在小紅書平臺。被告劉某某在百家號上發(fā)布文章,,文章配圖使用了涉案圖片,。原告認為,,被告未經許可使用涉案圖片,且截去了原告在小紅書平臺的署名水印,,使得相關用戶誤認為被告為該作品的作者,,嚴重侵犯了原告享有的署名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,要求被告公開賠禮道歉,、賠償經濟損失等,。
被告辯稱,不確定原告是否享有涉案圖片的權利,,被告所發(fā)布文章的主要內容為原創(chuàng)詩文,,而非涉案圖片,而且沒有商業(yè)用途,,不具有侵權故意,。
△涉案圖片(圖源北京互聯(lián)網法院)
北京互聯(lián)網法院經審理認為,從涉案圖片本身來看,,體現(xiàn)出了與在先作品存在可以識別的差異性,;從涉案圖片生成過程來看,體現(xiàn)出了原告的獨創(chuàng)性智力投入,,故涉案圖片符合作品的定義,。該圖片是以線條、色彩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造型藝術作品,,屬于美術作品,,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。
就涉案作品的權利歸屬而言,,著作權法規(guī)定,,作者限于自然人、法人或非法人組織,,因此人工智能模型本身無法成為我國著作權法規(guī)定的作者,。原告為根據需要對涉案人工智能模型進行相關設置,并最終選定涉案圖片的人,,涉案圖片是基于原告的智力投入直接產生,,而且體現(xiàn)出原告的個性化表達,因此原告是涉案圖片的作者,,享有涉案圖片的著作權,。
被告未經許可,將涉案圖片去除署名水印后作為配圖并發(fā)布在自己的賬號中,,使公眾可以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涉案圖片,,侵害了原告就涉案圖片享有的署名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,應當承擔侵權責任。
因此,,北京互聯(lián)網法院一審判決被告賠禮道歉并賠償原告500元,。后雙方均未提起上訴,一審判決現(xiàn)已生效,。
2個案例都探討了
“AI繪畫”生成物的法律屬性與權利歸屬
明確了AIGC生成內容
在符合一定條件下可受著作權法保護
大家在使用AI生成內容時
需警惕侵權風險,!
最后,小編特別提醒
DeepSeek爆火后
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波流量熱潮
進行非法牟利活動
當心你的錢包,、隱私被盯上,!
隨著DeepSeek現(xiàn)象級爆火,網上涌現(xiàn)出與之相關的操作培訓課程,,有人賣課短短幾天收入數(shù)萬元,,消費者需要仔細甄別課程質量和性價比,避免被夸大其詞的宣傳所誤導,。同時,,還要注意鑒別“山寨”DeepSeek。這些仿冒網站主要用于釣魚欺詐,、域名搶注等非法用途,,其中釣魚欺詐主要通過竊取用戶密碼賬號,利用相似域名和界面誤導用戶,、誘騙用戶下載一些惡意軟件,,竊取個人信息或者騙取訂閱費用。在網站內容中遇到需要填寫用戶名密碼等敏感信息時,,務必進行確認,以防信息泄露造成財產損失,。
來源:尚法昆山
分享到微信/朋友圈 領紅包
推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