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2年4月30日,,是一個星期天,。一群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英國人利用假日前往50公里外的昆山游玩。本組圖片記錄的便是他們這一段的游覽經(jīng)歷。
水路
1923年4月29日,,攝影師和一眾朋友從上海出發(fā),,沿水路西行前往昆山,。這是他們第二天清晨即將到達(dá)昆山時所看到的景象,。兩條小木船沿著蜿蜒的婁江向前駛?cè)ァ?
繁忙的河道
婁江上的航船,,非常擁擠,。河岸兩邊是臨水而建的民房。婁江是昆山的母親河,,是當(dāng)時物資轉(zhuǎn)運的重要水道,,也是古代文人乘船游覽江南的必經(jīng)之路,
古牌坊
昆山古城墻外的一座石牌坊,,這種牌坊多為貞節(jié)牌坊,,是古代為節(jié)烈女子所建,由于年代久遠(yuǎn),,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傾斜,。周圍荒草叢生。遠(yuǎn)處的山頂處是華藏寺以及凌霄塔,。
華藏寺
坐落在昆山玉峰山頂西峰的華藏寺,,山門之前是長長的石臺階,一名男子拾級而上,。七層的凌霄塔十分壯觀,。
稍晚時期
這張照片拍攝于抗戰(zhàn)期間,。從玉峰山下的道路上遠(yuǎn)望凌霄塔,此時的塔尖已經(jīng)不見,。1937年淞滬會戰(zhàn)期間,,昆山遭受日軍飛機(jī)的轟炸,正在修繕中的凌霄塔因此停工而成為一座平頭塔,。
合影
一群洋人在山腳下的合影,,男人們西裝革履,女子都穿著水兵服,,彼此之間看上去很親昵,,但年齡搭配卻是怪怪的。
城墻
一名男子站在山坡上,。遠(yuǎn)處是昆山的老城墻以及城墻之外的田野,。其他同伴正在城墻邊休息,可以看到樹林中兩個高大的石柱,。
女子
在同一面山坡上幾名女子和合影,。在畫面中依舊可以看到那兩根石柱,但視野中的樹木更為繁茂,,只是樹木都還很小,,似為剛種植不久。
玉峰山
兩對男女在玉峰山上的合影,,玉峰山因山體形似馬鞍又被稱為馬鞍山,山上怪石嶙峋,,樹木蔥郁,,有 “真山似假山” 之美譽(yù)。
休息
從這張照片看,,他們這次一日游的隊伍人數(shù)不少,。這是在山間休息時候的合影,女子們半躺著照相的狀態(tài)頗有些恣意妄為的感覺,。
午睡
幾名女子在玉峰山下一片樹林里午休,。圖片注釋為:“與世隔絕” 。和喧囂的上海相比,,這里的確像一片環(huán)境幽靜的世外桃源,。
返程
洋人在昆山火車站等等待火車拍攝的一張照片,一群人站在站臺上,,身后不遠(yuǎn)處是一座木制的天橋,。昆山火車站始建于 1905 年,是滬寧鐵路(上海至南京)沿途的一個站點,,
第二次來
有意思的是,,1922年底,,攝影師帶著一眾朋友再次來到昆山玉峰山,也許是因為此地風(fēng)景太讓人流連忘返的原因吧,。
城外
這一張照片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古城墻和城外的河流,、河流上的橋梁。昆山的筑城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,。元朝時所筑的土城,,東起城河,西起倉基河,,南起正陽橋,,北至馬鞍山北麓 。
城墻上
兩名女子坐在城墻上休息,。嘉靖十八年(1539 年)二月,,因沿海的倭寇猖獗,昆山修筑起了堅固的磚砌城墻,。也就在1922年,,昆山的城墻開始陸續(xù)被拆除。
照相
在畫面中再次出現(xiàn)了那座古石坊,,不過這次他們并沒有老老實實地觀賞,,而是爬到了石坊上拍照,。說好的素質(zhì)呢,?
上山
從玉峰山頂上俯瞰山下,一男一女兩個洋人站在陡峭的登山小路上,。山腳下是廣袤的田野和蜿蜒從城墻,。
妙峰塔
位于玉峰山東峰上的妙峰塔,,建于宋治平二年(1065),因此被稱為治平幢,,當(dāng)?shù)厝肆?xí)慣稱之為子孫塔,。1957年3月,這座塔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(hù)單位,。十年后被拆毀,。
石像生
一名系著圍巾的女子側(cè)身坐在一座石馬的背上,身后還有一座殘損的石翁仲,,說明附近有一座古人墓,。玉峰山上有劉過的墓葬,他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愛國詞人,,與陸游,、辛棄疾都是好友,不知這些石像生是不是立在他墓前的。
田邊
女子們坐在一片菜地前休息,,其中兩名女子手里還拿著剛才從山上折下的花枝,。對于久居都市的她們來說,這或許就叫鄉(xiāng)村野趣吧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