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險,!開自動擋車絕不能做的6件事!很多人還在做,!
現(xiàn)在買車,,大部分朋友都會選擇自動擋車型,畢竟開著方便嘛,,因此很多朋友買了自動擋車后,,就一直掛D擋行天下了,,但其實自動擋使用中也是有一些禁忌和誤區(qū)的,,那開自動擋車,,到底有哪些事不能干呢?
今天就來給朋友說說這個話題哦,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,。
在正常開自動擋車時,,千萬不能使用N擋進行空擋滑行。尤其是下坡時掛N擋熄火滑行,,這是要堅決禁止的,。
因為,,當你的車在D擋行駛時,,立即換入N擋,這時發(fā)動機變成怠速運轉(zhuǎn)了,,轉(zhuǎn)速很低,,變速箱的油泵油壓一下子變小很多,這就會導致冷卻效果嚴重下滑,。
而在這個時候,,變速箱輸出軸的轉(zhuǎn)速是非常高的,齒輪之間高速的摩擦,,就會產(chǎn)生很高的熱量,。
因此來說,空擋滑行是很容易造成變速箱行星齒輪燒壞的,。
另外,,對于變速箱內(nèi)部的多片離合器來說,雖然這時發(fā)動機的動力已經(jīng)被切斷,,但是離合器的從動片在旋轉(zhuǎn)車輪的帶動下高速轉(zhuǎn)動,。
而發(fā)動機驅(qū)動的主動片轉(zhuǎn)速很低,,兩者的間隙又很小,因此容易引起打滑和共振現(xiàn)象,,縮短自動變速器的使用壽命,。
開自動擋車的朋友都會注意到,,很多自動擋車上是有手動模式的,比如L擋的1,、2,、3擋位,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低速擋,。
如果你正在高速行駛,,而這時,你突然把高速行駛中的D擋強行掛入低速擋,,這樣就很可能會造成變速箱的損壞,。
其實,自動擋車的每個前進擋都有它的最高車速限制,,高擋位換到低擋位,,是需要在一定的時速范圍之內(nèi)的,具體取決于每一款車型的變速箱齒比,,或者說是它的控制單元,。
雖然說有些自動擋的車有保護系統(tǒng),在你高速速行駛時,,是掛不進低速擋的,,但也不是每臺車都這樣,所以這還是需要你特別注意的,。
因此,,我們說,當汽車高速運轉(zhuǎn)的時候,,要盡量避免直接掛到過低的擋位,。
開自動擋車,,當你需要倒車時,一定要記住了,,務(wù)必在汽車完全停穩(wěn)后再把它掛進R擋,。
如果,你在汽車還沒有完全停止時,,便把D擋換到了R擋,,這時會產(chǎn)生瞬間“逆回轉(zhuǎn)壓力”推向倒擋離合器片,,長時間下來就會造成離合器片的過度磨損。
拖車時,,最好把驅(qū)動輪抬起來后再拖動, 否則會損壞變速箱,。
因為汽車熄火的時候,,變速箱油泵是不工作的,也不會給變速箱齒輪進行潤滑保護,。
因此牽引汽車的方法只能短距離應(yīng)急使用,,且牽引速度最好不要超過30km/h, 以免因潤滑不良而使機件過度磨損或損壞,。
如果長距離拖車,,建議你最好還是抬起驅(qū)動輪,或者直接讓平板車拉走你的車,。
另外,,相信大家都見過,汽車沒電啟動不了時,,需要找很多人一起推車,,然后把車子啟動起來,但這種辦法只針對手動擋車有效噢,。
對于自動擋車,,你可千萬不要嘗試用人推著啟動,這樣做不僅會損壞變速箱,,而且你還根本無法推著啟動起來,。
唯一的方法就是,要再找一輛周圍電瓶有電的車,,用電瓶連接線搭電,,來幫助把你的車啟動起來。
自動擋車停車時,一般情況下先拉手剎或先掛P擋都可以,,但是,,在坡道上停車的話,最好還是先拉手剎比較好,。
那咱們想想看哈,,如果經(jīng)常只掛P擋不拉手剎,導致它的鎖止機構(gòu)損壞了,,要維修的話,,那可是要拆裝變速箱的,,那成本有多大,你想想都腎疼,。
雖然說掛P擋也是可以把車鎖住的,,但是依然不推薦只使用P擋而不拉手剎,因為人家廠家也不推薦這樣的方法呀,。
反過來咱們想想看,,如果是手剎壞了的話,就算整個換掉,,那成本也比P擋鎖止機構(gòu)壞掉便宜很多的吧,。
有些車主朋友圖省事兒,,在等紅綠燈的時候,經(jīng)常是一把推到P擋,,一般情況下倒是沒什么事兒,,但是萬一被后追尾,變速箱就有可能會受到“重創(chuàng)”,。
因為P擋是停車擋,,掛入P擋后鎖止機構(gòu)鎖止變速箱,就是說它里面有個掛鉤,,是一個駐車棘爪或者叫鎖止齒輪,,用來實現(xiàn)“停”的作用,。
無論是DSG,,還是CVT變速箱,當汽車掛入P擋時,,都是里面的鎖止齒輪和卡槽剛好卡住,。
也就是下圖中的鋼爪剛好勾上了駐車齒輪!
而如果掛P擋時,,后面的車不小心撞了上來,,被追尾了,這時汽車受到巨大的外力作用,,彈簧鉤爪極限已經(jīng)超出了,,鉤爪會被推出來。
這種情況下,,被追尾雖然不會損壞整個變速箱,,但被損壞的比較嚴重的應(yīng)該是這個鉤爪,換一個也不是很便宜,,15萬左右的車,,大概就得幾千塊錢,。
所以說,等紅燈時掛P擋還是有一定風險的,,一不小心會花幾千塊錢的操作,,還是不要玩了吧,就算是有人買單,,咱們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,!
來源:汽車實用知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