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總是踮著腳走路,,重復相同的音節(jié)或語句,。有的專家說這屬于刻板行為,,有的則說這是發(fā)育過程中會有的正�,,F(xiàn)象,。我們該聽誰的呢,?這到底是不是刻板行為?這篇清單,,讓我們認清什么是刻板行為,!
1.反復重復頻繁的簡單動作。如:不斷擺弄手指,,不斷拍打自己的腦袋,,不斷搖晃身體,不斷重復同一句話等是最常見的刻板行為,。
2. 固執(zhí)的思維模式或規(guī)則,。很多自閉癥孩子不斷把積木擺成一條長龍,水彩筆必須按照固定順序放進盒子里,,回家必須沿著同一路線,,更換路徑就不行……遵循一個固執(zhí)的思維模式或規(guī)則來行動,很難進行靈活的變通。
3. 被打斷后有反應,。通常,,刻板行為被強制停止或打斷時,會引發(fā)孩子強烈的情感沖突,,他們可能會躺倒在地上大哭不止,,推搡父母發(fā)泄不滿,甚至會拿自己腦袋撞墻,、咬自己來表示自己的沮喪,。
4. 刻板行為不是強迫行,雖然都是在重復某些無意義的行為,,但區(qū)別在于:刻板行為過程中,,行為者對此樂此不疲,絲毫意識不到這是不對的,;強迫行為過程中,,行為者對此非常焦慮,明顯意識到這是不對的,。
5. 刻板行為并不是自閉癥孩子的特有行為,,普通的成人也會有刻板行為,比如開會時抖腿等,。
6.自閉癥刻板行為在2歲以上的發(fā)育遲緩兒童中,表現(xiàn)更多,。其中,,又以自閉癥譜系兒童最多。在自閉癥譜系兒童中,,按照智能的由低到高,,其刻板行為依次表現(xiàn)為:刻板動作、刻板思維,、刻板語言,、刻板規(guī)則等。
7. 對于刻板行為來說,,其本質(zhì)原因是大腦神經(jīng)本身的損害,,但具體原因我們現(xiàn)在還沒法說清楚。從實用角度來說,,可分為以下幾個原因:無事可做,、感官刺激、獲得關注,、智能障礙,。
8. 被打斷就哭鬧是刻板行為?錯!很多孩子有些行為看似刻板行為,,卻并不是真正的刻板行為,。例如:妍妍最近每天經(jīng)過自己家樓下一家小賣部,都要慣性的拉著媽媽去買一根棒棒冰,,如果沒有買棒棒冰就會哭鬧不止,。
所有的刻板行為需要干預嗎?
狹隘的興趣和重復的刻板行為是自閉癥譜系障礙的主要癥狀之一,,在中山三院兒童發(fā)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教授撰寫的《與你同行》書中,,他將重復的刻板行為分為以下三類——
1. 身體動作的重復和刻板
比如經(jīng)常看自己的手,、無意義的雙手或單手扭動等怪異動作,,前后或者左右搖晃身體等等。
2. 對物體施加的重復,、刻板和儀式行為
比如說反復開關門,、窗和抽屜,按某種方式排列物品,,或者出門前一定要關燈,、關電視、關門等,。
3. 重復學行為和強迫性思維
比如說喜歡研究地圖,、國旗、公眾汽車線路等,,每天重復話相同的人物和物品等等,。
雖然重復的刻板行為是自閉癥兒童的主要癥狀之一,但有“重復性行為”的孩子,,不一定是自閉癥孩子,。
有研究表明,在2-4歲這段期間,,正常發(fā)育兒童也會出現(xiàn)重復性行為,,只是隨著年齡增加,正常發(fā)育兒童的重復性行為降低,,而自閉癥兒童的頻率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,,甚至會增加。
一重復性行為一定是不好的嗎
當孩子出現(xiàn)刻板行為,,很多家長會立馬干預,,因為家長們很容易認為,這是自閉癥孩子跟其他孩子最不一樣的地方,,是一定要改的,。所以當孩子從事“與眾不同”的行為時,家長們常常保持高度警惕....
其實,除了關注行為本身外,,家長同樣應該關注的是,,這個行為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?
舉個例子——
一個小朋友在洗澡的過程中,,非常執(zhí)著地堅持先洗身體,,再洗頭,每天如此,。如果單純看行為的頻率和固定性,,這是一個發(fā)生頻率高且程序固定的行為。
那么,,這是一個刻板行為嗎,?這個行為需要干預嗎?答案是否定的,,因為這個行為發(fā)生在一個私密空間里,,其次,如果這個行為并不會對他本人或者他人產(chǎn)生影響,,并不需要干預,。
另外,家長不要覺得刻板行為是譜系孩子才有的,,正常發(fā)育孩子也會有重復性行為,。
再者,不見得所有的重復刻板行為是不好的,,打個比方,,如果一個孩子每天回到家,脫掉鞋子后,,都會把鞋子整齊地擺放到鞋架上,日日如此,,我會認為,,這樣的“執(zhí)著”可能對于建立孩子的生活常規(guī)是有幫助的。
二要不要干預重復刻板行為
看這5點
對于重復性的行為,,家長是否需要關注,,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生活、學和社會交往等方面能力,?是否需要干預,?如何干預?有以下5點考量—
1.看孩子的年齡
比如說:一個2歲的譜系孩子在搭建積木時,,常常只是簡單的橫向排列,,這是否需要干預?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需要把眼光看向一般發(fā)展兒童。
對于一個年齡相當?shù)囊话惆l(fā)展兒童,,橫向排列積木是常見的玩法,,這和兒童當下的游戲技能有關。因此,,是否適齡是一個很基本的考慮視角,。對于這個孩子,家長需要持續(xù)動態(tài)地觀察他的行為是否會有階段性地變化,,當然,,同樣的重復性行為,對于一個10歲的孩子,,考慮的角度會是不一樣的,。
2.看這個刻板行為的影響有多大
重復性的行為對于孩子的影響很大——這個結(jié)論是家長理所當然“認為”的,還是有過嚴謹?shù)姆治龊退伎�,?是否已�?jīng)全面考量孩子所處的成長階段,、學階段、現(xiàn)階段的干預重點等,,有時,,家長的判斷需要專業(yè)人士的支持。
3.看干預主次
如果說這個刻板行為確實對孩子的學和家庭的福祉產(chǎn)生影響,,需要干預,。但我們還需要考慮這個刻板行為是不是目前最迫切解決的問題?孩子是否有其他問題需要優(yōu)先處理,?
4.看行為的功能
如果前面3個問題都是肯定的,,那我們會去考慮這個刻板行為的功能,因為對于不同功能的行為有不同的解決辦法,。
打個比方,,孩子轉(zhuǎn)車輪的刻板行為,有可能是為了自我刺激,,也有可能是為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或者其他,,經(jīng)過專業(yè)的觀察和行為評估后,對于不同功能的行為,,我們會使用不同的處理策略,。
5.看行為的向度
當確定了孩子的某個行為需要干預,關注哪個行為的向度是一個重要考量,。比如說,,是要干預這個行為出現(xiàn)的場合,還是干預這個行為發(fā)生的頻率,,是將這個行為發(fā)生的頻率減到零,,還是說只需要減低一定的頻率,,這些考量,很大程度上需要行為分析從業(yè)人員的評估和幫助,。
三孩子出現(xiàn)重復刻板行為,,家長要怎么做
當孩子出現(xiàn)一個疑似“重復性行為”,家長可以觀察一段時間,,如兩周,,兩周之后,家長仍受困擾和疑惑,,可以向?qū)I(yè)的人員請求幫助,,專業(yè)人員會根據(jù)家長的表述和客觀的觀察進行分析,而后給出相應的建議和處理策略,。
當孩子確實有重復性刻板行為,,家長需要注意,孩子的這個重復行為是否能成為其自我發(fā)展的“窗口”,,如果可以,,利用好這個“窗口”和契機,對這個刻板行為進行拓展,,并融入孩子的日常干預和互動中,。
聯(lián)系人:趙老師
聯(lián)系方式:18361961770(微信同步)15162319712
地址:昆山市花橋鎮(zhèn)綠地大道255弄1號樓203-204室




[ 此帖被啟智星特教在2023-07-19 13:54重新編輯 ]